读新闻
【蕉嶺訊】《梅州日報》報導,蕉嶺日前召開建設衛生強縣工作會議,推進衛生強縣建設。該縣將圍繞省、市相關部署,著重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合理設置城鄉醫療衛生服務資源等方面下功夫,推動醫衛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服務均等,把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融入「兩區兩業」建設,打造世界壽鄉養生、醫療、健康特色品牌,提高醫療衛生水平,助推百億長壽健康產業發展。 新鋪鎮東陂村距離鎮中心約15公里,前往蕉嶺縣城、市區更是路途遙遠。「我也想遷出去生活,但我走了就沒人為村民看病了。」現年56歲的老村醫謝偉紅是該村唯一的鄉村醫生,自他1982年退伍(軍醫崗)回鄉從醫,已有34年。 如何緩解山區群眾進城看病奔波之苦,重樹對鄉村衛生醫療機構的信心?今年起,蕉嶺推出一系列投入保障措施,建立財政投入增長機制,加大基層衛生投入;實施創建衛生強縣激勵機制,統籌安排資金實施「強基創優」行動計畫,並逐年提高財政預算中衛生支出的佔比。新增衛生投入重點用於支持公共衛生、基層醫療服務和基本醫療保障,以及公立醫院改革、衛生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 該縣將優化配置,促進均衡,借助省級、特別是廣州南沙區的對口幫扶,加快推動項目落地與政策落實;促進聯合辦醫,重點做強縣人民醫院、中醫醫院和婦幼保健計生服務中心,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逐年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推進家庭醫生式簽約服務等試點工作,做實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實現縣鎮村三級醫療衛生網絡均衡協調發展。 深化醫療改革是該縣衛生強縣建設工作又一亮點。 「在資源共享、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縣醫院給予了大力支持。群眾更滿意了,我們的診療技術也得到了提升。」蕉嶺縣人民醫院新鋪分院院長郭學文說。 自去年被確定為「醫聯體」改革試點縣以來,蕉嶺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通過專家下沉、業務培訓、雙向轉診等,促進優質資源下沉,讓基層群眾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以新鋪分院為例,截至2月底,該院門診量比增10.81%,住院量比增10.4%,業務收入比增43.31%。更好的醫療服務留住了更多的病人,也促使基層醫院診療技術不斷提升,形成良性循環。 此外,該縣還將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醫聯體、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改革,重點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弱的問題。落實好國家和省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有關政策,紮實開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示范鎮」創建活動,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等模式參與基層辦醫。同時通過自己培養、向外引進、嚴格管理等措施,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