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綜合報導】在歐債危機最危急的時候,經濟學家所謂的「內部貶值」(即「減薪」)常被視為治療歐元區周邊國經濟病症的上選藥方。如今芬蘭也打算祭出減薪手段救經濟。 歐洲高負債國政府為提振競爭力而推行撙節措施,實施數年後效果好壞參半。最明顯的是,實施這類計畫都須付出高昂政治代價,問問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義大利的主流政黨領導人便知。 芬蘭歷經3年經濟衰退,在撙節支出方面的運作空間有限,政府如今表示必須降低勞力成本,不然就會面臨信用評等遭進一步降級。 執政聯盟政府提出4點計畫:1.設法在6月與工會達成協議,降低整體勞力成本5%,說服工會這有助提高出口,終會對勞工有利;2.若協商未果,揚言立法強制實施,但同時準備折衷方案;3.敦促工會與雇主同意暫時凍薪,最少為期1年;4.提高勞動市場彈性,例如成立「時間銀行」,協助把工作重新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 政府的盤算是,這些措施若順利推行,應會導致就業人數攀升,並帶來更多財政收入,政府便可運用這些錢協助民眾重拾購買力,進而獲選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