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潮汕訊】《揭陽日報》報導,潮汕地區歷來注重對傳統習俗的傳承,在殯葬治喪上亦是如此。連日來記者走訪我市各殯儀館卻有了新的發現:民眾在堅持傳統殯葬習俗的同時,也注重與時俱進移風易俗,出現了形式多樣的「生態葬」,且治喪儀式大有從鋪張逐漸走向簡約的趨勢,綠色殯葬、生態殯葬、文明殯葬的理念漸入人心。 近年來,隨著我市大力推進殯葬改革,節約土地、保護生態的火葬方式已深入人心。然而,遺體火化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廢氣,處理好這些火化廢氣,真正達到零排放,是文明殯葬的題中之義,也是我市各殯儀館不斷努力的方向。 走訪普寧市殯儀館了解到,該館已於去年引進6台火化機尾氣淨化處理設備。在這套達到全國先進廢氣淨化系統的運作下,火化遺體所產生的尾氣經過工藝處理,最終消弭於無形,附近全無一點煙味,也不見一絲煙霧。「只有不斷探索更加綠色、環保的遺體處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市民移風易俗、文明殯葬。」普寧市殯儀館館長黃海鴻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有越來越多的市民採取了海葬、樹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安葬先人。記者了解到,榕城區每年均會組織多場海葬活動,不僅很多市民報名參加活動送葬先人骨灰,還有許多老人也囑託子孫在自己故去後將骨灰葬入江海。而在揭東雲山殯儀館西側的山坡,記者便見識到另外一種生態環保的安葬方式,喪屬將逝者骨灰埋於土坑中,然後栽下樹苗,讓逝者以另一種方式「活著」。據該館透露,目前已有2萬多具骨灰通過樹葬方式在這里安葬,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在安葬形式向生態化多樣化轉變的背後,是市民治喪理念的改變。「潮汕地區殯葬觀念向來較傳統,近年來隨著市民素質的不斷提升,也得益於各方面加大文明殯葬宣傳力度,我們可喜地看到人們的治喪過程逐漸由繁而簡,更注重厚養薄葬。」日前,在參加普寧市殯儀館「公眾開放日」活動、深入了解我市殯葬事業發展狀況後,普寧市政協委員周卓旋如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據了解,在我市尤其在農村地區,老人去世後一般都要經過隆重的喪葬儀式才能入土為安,甚至出現因講面子而大操大辦的不良現象。如今,我市各殯儀館均設立了告別廳,可供喪屬治喪告別遺體。在這裡,喪屬能夠摒除傳統葬禮的繁文縟節以及迷信成分,更注重於默哀、悼念、追思、瞻仰遺容等環節,且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後可安排入殮、出殯、拜謝和火化,整個喪禮儀程更顯莊嚴。 日前,普寧池尾街道上寮村的陳先生就在普寧殯儀館為過世的母親辦了一場「現代喪禮」,他對這種簡約而鄭重的治喪方式讚賞有加:「這樣治喪不僅可以減少喪屬的經濟壓力,也讓追悼儀式更加純粹、真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