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以農為本 皇上獲金麥穗獎 ●泰皇蒲美蓬陛下自1946年正式登基王位以來﹐一直持續推展各項御務工作﹐特別關注全國人口最多的農戶﹐以高瞻遠矚的理念﹐提倡農民採用永續開發的方法﹐達到增產和自給自足的目的。皇上半世紀以來﹐堅持不懈地發展農業﹐成果廣受國民和國際社會推崇﹐因此自從1975年至今的40年時間內﹐每年都有國際級組織陸續為皇上頒發各種獎項﹐至今已有30多項獎。 2005年﹐亞太農業和村庄貸款協會(APRACA)決定為泰皇陛下頒發「金麥穗獎」﹐以此表彰泰皇陛下在保護和發展傳統農業方面的傑出貢獻﹐使大米不僅成為泰國人民的主食﹐而且有潛力發展成為全世界人口的主食。 頒獎儀式於2005年5月23日﹐在巴蜀府華欣縣蓋甘翁皇宮舉行。這座「金麥穗獎」的水晶體內﹐由79粒黃金麥子組成一束麥穗﹐以紀念泰皇陛下2006年12月5日的79歲聖壽。皇上陛下親自領取了APRACA代表敬獻的榮譽獎杯。 大米是泰國人民的重要糧食﹐麥穗也是豐衣足食的象徵。泰國全民感念皇上陛下的恩德﹐陛下登基後使泰國農業實現永續發展﹐這項成就令泰國國民感到更加自豪﹐能生活在第九世陛下統治的年代﹐確實是一種至高的榮幸。 世界上不少國家有皇室和豪華的皇宮﹐但皇上陛下在曼谷的集叻拉大皇宮﹐卻與眾不同。這座皇宮面積廣闊﹐卻被農業試驗田、養魚池、養牛農場、碾米廠、農產品加工廠以及農產品手工加工作坊等農產設施所包圍﹐可見皇上對農業發展研究的垂注與熱衷。 1952年﹐泰皇陛下在皇宮內的原游泳池裡﹐試驗養殖羅非鯽魚﹐後來日本皇太子敬獻了50尾新品種高產鯽魚﹐皇上便御賜給全國農戶飼養繁殖。皇上御令在宮內開闢一片土地作為稻田﹐皇上親自駕駛拖拉機耕地、播種和收割﹐並在宮內開辦火礱廠﹐自行碾米加工﹐以了解農民種田的完整工序﹐並研究試驗新的稻種﹐向全國農戶示範整個生產過程。皇上還在宮內設立一座牛奶加工廠﹐把宮中養牛農場產出的牛奶加工成奶粉和牛奶片﹐公開對外出售﹐再把成功經驗賜傳給農戶。 因了解到農戶耕作生產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灌溉用水﹐因此先後發起數十項水利工程﹐興建水庫和水利灌溉系統﹐讓農民種米產量穩定化。數十年的努力﹐全國農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收成﹐均感念皇上陛下的恩德廣被。為表彰泰皇陛下在治水和發展農業方面的貢獻﹐聯合國糧農組統決定向泰皇陛下敬獻AGRILA獎章﹐陛下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充分投入整治水利工程、扶助國家農業的英明國君。 解民疾苦 猴腮水利除旱澇 ●曼谷市處於平原和低窪地帶﹐而且是湄南河下游地區﹐因此每年發生或輕或重的水災﹐是很正常的問題。加上曼谷的城市化發展快速﹐許多樓房和設施﹐阻礙了自然水道的流通﹐這些因素導致曼谷每年都會發生水災或者積水不退的問題﹐造成的影響有時也非常嚴重。泰皇陛下為此提出了建設「猴腮水利工程」的構想﹐專門用來調配和解決湄南河水量不均勻﹐給兩岸造成的水災影響。 猴腮計畫的構想﹐萌發於泰皇陛下年幼時的一項知識。皇上表示﹐記得當年5歲﹐他看到猴子吃東西的時候﹐把大量食物夾藏在腮幫部位。按照這個原理﹐皇上建議適當改變河流的河道﹐把過剩的水量積存在許多中小型的儲水池或者支流中﹐等到水位退下之後﹐再通過和種渠道﹐陸續把水排向大海。 猴腮水利工程在廣泛實施之後﹐為曼谷市和周圍地區帶來極大的好處﹐許多常年被洪水淹沒的土地﹐被重新利用﹐並發揮效益。同時﹐曼谷和周邊地區的水災問題也持續緩解。 猴腮水利工程﹐除了有效緩解洪澇災害問題之外﹐還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附帶效益﹐例如有助於保護當地的環境﹐特別是一些比較大的支流河道﹐得到過剩的水量﹐來稀釋河水的污染成份﹐減少了污水流入大海前造成的污染公害問題。 皇上的恩德與高明遠見﹐有如天降甘霖﹐澆溉和化解了臣民的疾苦。皇上陛下長期以來﹐以解救臣民擺脫疾苦為己任﹐通過超凡才智的發揮﹐給國家與國民帶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永續發展財富﹐以及安居樂業的福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