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泰國世界日報系台北報導】衛福部力推「少子化辦公室」,但台灣1歲以下嬰兒近5年死亡率最高曾達千分之4.1,5年總計4080名嬰兒死亡,連續5年死因首位為「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每年造成100多名嬰兒死亡。專家指出,隨女性晚婚、大齡懷孕趨勢,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增加,也提高嬰兒夭折風險,呼籲女性想生要趁早。 衛福部日前公布2016年台灣人10大死因報告中,去年總共有811名周歲以下嬰兒死亡,死亡原因以「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連續5年居冠,「周產期呼吸疾患」、「與妊娠長短及胎兒生長有關疾患」、「事故傷害」及「特發於周產期的感染」位居第2到5名死亡因素,占率約53%。 值得注意的是,未滿4周的新生兒,每年死亡人數就占整體嬰兒死亡5成以上,占率更從2013年的59.8%,逐年微幅上升至去年62.3%,總計近5年約有2500名新生兒,不到滿月即死亡。 馬偕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許瓊心指出,適合懷孕、生產的婦女年齡為25至30歲,逾34歲為高齡產婦,高齡懷孕會增加卵子突變風險,提高胎兒不健康情形,臨床明顯觀察出,以前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嬰兒,母親約30多歲,現在卻發現母親為40歲以上者大幅增多。 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組長陳妙心指出,先天性畸形、變形及染色體異常是台灣1歲以下嬰兒最常見的死因,目前雖無法得知此因素的死亡趨勢,是否真正與母親年齡相關,但根據眾多實證及科學證據,皆發現母親年齡增加,細胞染色體減數分裂時發生不分離機率升高,造成胎兒染色體數目異常風險隨之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