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我的經驗 ●兩年前,我的右肩開始疼痛,初不以為意,後來痛到影響睡眠、無法舉手,才去找了一位排隊骨科名醫,醫師檢查說是「肩袖損傷」,即肩旋轉肌可能有裂傷,並推薦我打PRP(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我前後花了4萬5000元台幣(約1446美元)作了三次治療。模糊的效果沒有持續太久,醫師反怪罪我姿勢不良。 後來我改到大醫院的骨科名醫,醫生說我旋轉肌良好,是肌肉鈣化,為我打了一劑類固醇,果有神效,立刻止痛。但三個月後又復痛,再打一針,三個月後又回到無法舉手、無法自如穿脫衣、無法右側睡的肩痛人生。 接著在朋友的介紹下,看了復健科名醫,X光上鈣化點消失了,新的診斷是「五十肩」,醫師送我手指爬牆壁等運動單張。我乖乖運動,但疼痛依然。 期間又有醫師診斷我是右肩盂唇破裂,要我開刀作肩關節鏡手術。聽到術後右手要吊掛半年,嚇得我改去找一位專看運動傷害的的骨科名醫,名醫說是長期姿勢不良加中度五十肩,教我復健動作,加「肩關節囊擴張術」注射,還服用兩個月的類固醇,疼痛確實緩和。類固醇神效,但我依然無法反手穿釦內衣、右肩彷彿玻璃般脆弱。 直到一位物理治療系老師介紹了一位物理治療師,我才終於弄清楚,我的肩痛確實成因複雜,駝背、施力不當致肩頸僵硬、肩胛下肌等陳舊肩傷外,最重要的,衛教常見的五十肩運動,例如雙手向上高舉、手指爬牆壁等,反使我症狀加劇。認真但錯誤的復健運動,帶來更多傷害。 經過兩個月約八、九次徒手治療和個別化的復健運動指導,我終於重回能舉手貼耳、不再因肩痛失眠的正常生活。 沒想到多位名醫藥石罔效的肩痛,最後是因一位年輕物理治療師終獲緩解。 我也才知道,原來物理治療師的專業不是只有電療和熱敷,大家對這個專業的認識實在太少了。(莊太) 在肩痛兩年後,患者已分不清,究竟是「疼痛」還是「求醫」帶來的折磨比較大。( 泰國世界日報資料照片) 專業觀點 肩痛探因 不妨試試物理治療師 ●輔大醫院骨科物理治療師陳譽仁、夢飛翔物理治療所治療師蕭卲軒表示,肩膀疼痛的成因非常多,從常聽到的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到旋轉肌袖發炎、盂唇破裂等等,經由醫師診斷後可能給予相對應的打針或是藥物治療,之後視需要復健。 但在臨床上會發現,明明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但為何復健內容都是熱敷、電療之類的儀器套餐,連建議的運動菜單都一模一樣? 其實,打針吃藥的治療多只在急性期效果較好,日子一久又發作。不斷復發讓患者身心俱疲,甚至花費了很多時間、金錢在一些無效的治療。就像上文的患者一樣,做了不適合的運動之後反而狀況更糟。這時,「物理治療」便是能幫助到你的醫療專業。 物理治療從一開始的預防到發病後的復健,治療師都能給予患者「個別化」的運動,必要的話用儀器輔助治療。治療結束後會提供正確的衛教,例如不要做哪些動作、哪些又是該做的運動等。 物理治療師像偵探,細膩觀察患者的動作問題,合理推斷出可能因素並加以修正。例如患者肩膀想舉得更高,常常會聳肩來代償,導致肩頸緊繃疼痛。此時治療師會以徒手放鬆肩頸筋膜、鬆動肩關節,並協助患者舉手,改正錯誤動作。多次訓練後,患者可以明顯感受到肩膀的活動順暢,再認真配合回家運動,要擺脫長期的肩痛之苦並非難事。 復健是一段漫長而艱辛的過程,物理治療會一路的支持你引導你擺脫病痛,只要相信「你好,我是你的物理治療師」。(吳佩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