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記者曹克謙╱清邁特稿】離清邁市區約150公里的大谷地村位於泰北地區泰緬交界的山地,離邊界僅5公里,群山環繞,風景秀麗。從清邁出發,沿107號省道直行,然後轉1178號縣道公路,只需兩個半小時便可抵達該村。 大谷地村始建於1972年,當時由李文煥將軍率領的第三軍將士,從緬甸轉入泰北,來到這片人煙罕至、荊棘密布的沼澤地帶,承蒙泰皇恩典,在這裡落腳,開墾荒山野嶺,慢慢形成村落。現在大谷地村為清邁府景佬縣猛納鄉第10保,有民選保長1人。 村中華人組織主要有自治會,現任會長為韓泰輝。此外還有婦女會,青年社,以及6個行政組。大谷地村約有2300戶人家,約合15000人。他們中的90%是漢族,此外還有擺夷族、阿卡族、傈粟族、景頗族等。 當地村民們主要以發展農業為生,出產芒果,花生,玉米等,保留良好環境,因此山川秀麗、風景旖旎的大谷地村,非常適合開發觀光旅遊業。由於村民的勤奮努力,教育水平提高以及便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村內有市場、便利店、自動提款機等,村民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華興中學 弘毅自強 華興中學的前身是「中華難童識字班」,創辦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環境及生活條件非常惡劣,但「再窮不能窮教育」,為了傳承中華文化,無論條件有多艱苦,村民們也要堅持辦學,教育後代。 草屋加上黑板就成了教室,學生們在昏暗的草屋上席地而坐,認真學習中華知識。但由於各種原因,學校的教育曾一度中斷。後來在村內鄉親父老和當地有識之士的努力,及海內外善心人士的幫助下,終於再建校舍,重新起步,孩子們又回到久違的校園。 大谷地村是泰北100多個華人村中少數幾個幾乎完全使用華語作為日常溝通的村落,學生學習華文相對比其他非華語區村落容易得多。在歷屆董事會的苦心經營和歷任校長老師的無私付出下,現在華興中學的師資力量和辦學規模在泰北華村中都舉足輕重。 目前學校開辦幼兒園到高中共41個班級,學生1700多人、教師46位,現任董事長兼校長為楊邦漢。自楊邦漢接掌華興中學業務以來,勞心勞力、兢兢業業,得到大谷地村民的肯定,同時希望有更多熱愛華教的熱心人士給予華興中學更多支持。 華興中學多年來在海外弘揚傳承中華文化,興學辦校精神與毅力各界有目共睹。目前正在規劃中的大谷地村重建統合華興中學新校區工作,也紛紛得到鄉親、校友、教育人士、慈善家和慈善機構的肯定與支持。此外,第一項工程已經在建設當中,希望各界人士能繼續給予華興中學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