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一名年約55歲的婦人因從事教師工作需久站,退休後熱愛跳舞參加社區舞蹈班,近期右膝卻常常疼痛,蹲下去沒力氣再站起來。就醫後醫師發現婦人右膝有明顯內翻變形,X光顯示膝關節內側有骨刺增生且退化、及關節腔變狹窄的現象,導致原本的O型腿更明顯,右腳比左腳短了2公分。經「微創高位脛骨矯正手術」治療及休養,3個多月後便回復生活品質及社交活動。 台灣東元綜合醫院骨科醫師施韋伃表示,膝關節退化是中老年人常見骨科疾病,許多長輩擔心膝蓋痛就要換人工關節,遲遲不敢就醫;其實目前採用「新保膝關節手術」,可至少10年至15年不用換人工關節,而且可從事健走、游泳及騎腳踏車等運動。 「微創高位脛骨矯正手術」是經由膝內側下方開一微創小傷口,把內側小腿上方脛骨打開,再用強化的鈦合金及微創小傷口,矯正到正常解剖結構的角度。通常手術後隔天即可拿輔助器下床活動,傷口癒合僅需2周時間,建議休息3至4周後即可返回職場執行一般非負重性工作;若是勞力型工作,建議休養6至8周後,經門診追蹤穩定後再工作。 研究也發現,手術後不少患者因為重心的轉移,膝內側開始有軟骨再生的現象,因此也稱為「保膝關節手術」,即是指膝蓋可延長壽命,免於提早接受人工膝關節手術。 施韋伃指出,婦人開刀後約2個多月,膝蓋恢復良好,腳的外觀也從O型腿變筆直,休息1個多月後即可開始運動。(陳斯穎) 東元綜合醫院骨科施韋伃醫師表示,透過X光可見病人膝關節經過手術矯正後,下肢明顯變直。(圖:東元綜合醫院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