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闻
【編譯黃聖/曼谷報導】農業和合作社部部長察霖猜透露,觀賞魚出口每年為泰國創收超7億銖,如暹羅斗魚、孔雀魚等魚種。目前,泰國已躋身世界觀賞魚出口國前5名,僅次於日本、新加坡、西班牙和印尼,占全球市場7.38%的份額,水生物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農業和合作社部長察霖猜表示,目前水生動物的數量大大減少,一些水生物種由於地形和氣候的變化、上游水源被破壞和污染以及野生捕撈等原因而瀕臨滅絕。 其中一些水生物在國際市場上非常受歡迎。因此,須從大自然中捕獲和收集,並出口到國外市場。水生物展覽會的舉辦,標誌著泰國民間已經開始意識到必須保護水生動物,並認識到泰國不同種類水生動物的重要性,這些水生動物美麗而獨特,希望有關部門能共同保護泰國的本土水生動物資源。 農業和合作社部的政策是鼓勵泰國農民發展優質水生動物的潛力,並獲得標準認證,以增加出口價值,並將泰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觀賞性水生動物生產和出口國。 目前,漁業廳已成功地發展出泰國本地觀賞魚的繁殖技術,並制定了技術轉讓政策,以鼓勵農民將養殖出口到國外,並減少自然捕獲,保護泰國觀賞魚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 產自泰國的觀賞魚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如暹羅斗魚、孔雀魚、金魚、莫西魚、龐帕杜爾魚等飼養魚種,每年的出口額超過7億銖。 2019年2月5日,暹羅斗魚被泰國認定為國魚。暹羅斗魚每年在國際市場上銷售量不少於2000萬條。泰國是世界第5大出口國,年產值超過2億銖,僅次於日本、新加坡、西班牙和印尼,在全球市場占有7.38%的份額。 此外,泰國的當地觀賞魚除了暹羅斗魚、雙色角魚、蜜魚、紅鯛魚和黑袋唇魚鰭等眾所周知的魚種外,還有很多在國際市場上備受歡迎的非養殖魚種。 通過野生捕獲和收集,然後出口到國際市場上的魚種,如落骨魚(每年出口超過100萬條,價值870萬銖)和斧頭秀魚(每年出口近100萬條,價值350萬銖),導致這些魚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並處於瀕臨滅絕的危險狀態。 漁業廳於今年6月1-5日舉辦的「2022年泰國本土觀賞魚的故事(The Story of Native Ornamental Fish in Thailand 2022)」活動,旨在向廣大民眾宣傳泰國本地水生生物的有關知識,提高保護本地水生動物的意識,在保護生態系統的同時,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